欢迎访问青海青一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我们热忱的期待您能反馈宝贵意见
服务热线:0971-8175922,156-0971-2256

设计制作

做亚克力UV广告牌客户背后的故事


0012.jpg


一个“北漂”的离开与回归


“原来北京是这个模样!”1992年,年仅20岁的才郎东主只身来到首都北京。望着眼前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新鲜、惊奇、激动一股脑地向他袭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儿混出个样儿来。

2017年,坐落于贵德县工业园区9号的宗喀藏医院终于筹备完成了。才郎东主站在医院门口,心情一如20多年前初到北京时那般激动。

从非常初对远方的渴望,到如今对家乡的期望,对于才郎东主来说,人生并非只是“回家”那么简单。

1972年,才郎东主出生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东果堂纳加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在他年幼时相继离世,是年迈的爷爷和五个姐姐将他拉扯大,但几年后,家里人渐渐发现他的“不同之处”。

“我喜欢学习,喜欢看书。”但天不遂人愿,二年级刚刚结束,家境贫寒的才郎东主便离开了校园,回家帮亲戚放羊。

人虽然离开了教室,但心还留在学校。每当听到从校园里传来的琅琅书声,他总是充满着渴望,充满着小小的不甘心。

“不能再这样下去,我一定要读书!”十来岁的才郎东主找到同村高年级的学生,向他们要来闲置的课本,如获至宝般揣在怀里。每天的放羊时间,都成为了他的“自习课”,就这样,一学就是好几年。 

1990年,18岁的才郎东主第一次离开了家乡,成为海南州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名旁听生。这两年,对于许久没有走进校园的他来说收获颇丰。专业的教学让这个“门外汉”掌握了不少关于汉文和藏文的知识。

“不行,我得去更大的地方看看!”就这样,1992年,才郎东主来到北京,投奔在京多年的舅舅。并开始了他4年的打工生涯。

也许对于才郎东主来说,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当地一家公司打零工的他,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苦练英语,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走出国门;一边计划在北京创业,期待有更大的发展。

机会往往会留给有准备的人。1999年,在舅舅和弟弟的帮助下筹备了三年之久的北京东城宗喀藏医诊所正式营业了。

“我和弟弟都不学医,当时专门从西宁市湟中县聘请了两名藏医大夫。”才朗东主坦言,此时,诊所在他眼中,更多的是一个谋生的场所。 

事与愿违。开始那两年,这个在北京众多医院的衬托下毫无名气的小诊所,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当地人对于传统藏医没有太多兴趣。连年亏损让才朗东主不禁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是真的错了。

就在此时,一件事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有一名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后,病情并没有缓解。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我们诊所,没想到藏医正好找准了他的病根,没多久他就痊愈了。一传十十传百,来诊所就医的患者渐渐多了起来。”

这件事看似是让小诊所“起死回生”,更多的是让才郎东主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份事业。

“一开始,我对传统藏医并不了解,只是想通过创业赚点钱。但当我看到这些患者康复后的笑脸,我才意识到治病救人这件事是多么的神圣。”

为了更多地了解传统藏医,从那时起,才朗东主开始由一个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一边四处拜师学医,一边向诊所的大夫求教,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方式让他很快掌握了其中的一些门道。正是这份热爱和执着,让这个小诊所在北京持续经营了近20年。

“回想诊所这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国家重视传统藏医文化的好机遇。”就在诊所发展步入正轨的时候,才郎东主有了新的想法:如何在新时代下进行传统藏药的传承和创新?

再次创业!

2012年,曾经一心想走出大山的才郎东主回到了家乡。凭借多年在北京运营藏医临床机构和对都市人群病例的研究,他在贵德县成立了青海雪域宗喀藏医药保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新型藏药制剂的再研发,并建立了宗喀藏医院。

“这里有发展藏医的基础条件,但非常重要的,还是未来的发展潜力。乘着旅游业的东风,家兴贵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这样的变迁,让这个“北漂”选择回乡创业。

“现在用于北京诊所的心脑血管、抗疲劳保健品等新近研发的新型藏药制剂都在准备申报藏药保护品种名。还有十多项藏药炮制和剂型创新的技术都有待申请专利认证。” 提起这份事业,“半路出家”的才朗东主说他还有很多的梦想没有完成。“今后,我还想在藏医药文化传承、藏医药古方保护、藏医药人才培养等方面做更多的事情。”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闯荡拼搏,才郎东主说,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伟大的祖国,给了他——一个农村娃“做梦”的机会。

“感谢改革开放,感谢这个好时代!”


0.214350s